如何预防和识别猴痘病毒?
全身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、发热……近日,世界多个国家报告猴痘疫情。
目前,我国没有出现猴痘病例,但大众对此仍然高度关注。
5月21日,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预警称,猴痘病毒有可能在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国家进一步传播。“现有信息显示,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。”
这个病毒如何预防和识别?我们手臂上的“接种疤痕”可以提供保护力吗?专家提醒,大众对于猴痘不必过度担忧,勤洗手、戴口罩等防护措施,对于预防猴痘同样有效。
猴痘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
猴痘病毒不是新病毒,它是人类认识超过50年的“老对手”了。
1958年,研究人员在野生猴群中发现了猴痘。1970年,刚果民主共和国记录了第一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。这意味着,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。
猴痘病毒图片
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,患者可能出现发烧、头痛等症状,皮肤上出现类似天花病变的充满脓液的水疱。部分猴痘病人在出现皮疹前会发生严重的淋巴结肿大,这是区分猴痘和其他痘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。
公共卫生领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广州市预防医学会首席专家王鸣介绍,目前猴痘病毒存在两种变异株。“西非株”致病能力弱,病死率仅约1%;“中非株”致病能力强,病死率近10%。此次多国报告的新增病例中,英国只发现了西非分枝的毒株,其他地方的病毒仍待测序。目前猴痘治疗尚无特效药物,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。但猴痘有一定自限性,通常持续2周到4周。
猴痘虽然可以“人传人”,但是传播的风险并不高。
疾病防治:
此前,猴痘大部分病例都在中非和西非。虽然在欧美也出现了少量猴痘病例,但患者都有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或者接触史。
1970年—2021年报告过猴痘确诊病例的国家。来源:世界卫生组织
但在2022年,情况出现了变化。“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(欧洲)许多国家同时出现猴痘病例,且病例大多没有去过非洲猴痘流行地区。”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天花秘书处负责人罗莎蒙德·刘易斯说。
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改变?王鸣认为,猴痘病毒在被人类发现之前,或许已经长期存在。这种病毒通过不断变异,其传染性及致病力也在不断增强,当病毒有机会接触到人体时,就有可能致病。
勤洗手、戴口罩能有效防护
预防猴痘,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?王鸣建议,在国外出行时,大家要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,如南部非洲的灵长类、啮齿动物、有袋类动物。在饮食上,也不要食用野味。如果当地有猴痘病例发生,尽可能不要前往。
如果身处有猴痘病例的国家,要避免接触任何与猴痘患者接触过的物品,如床上用品等。如果与被感染的动物或人类接触后,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,例如用肥皂和水洗手,或使用酒精类洗手液。
“猴痘离我们既遥远,又接近。”
但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,不仅需要公共卫生部门的密切监测和快速处置,也需要每一个人的配合。
“勤洗手、戴口罩、保持交往距离,对于新冠肺炎的个人防护措施,对于预防猴痘也是有效的。”梁旭竞建议,普通人群要多了解和掌握猴痘的知识,不要接触来源不明的野生动物,如果出现发热、淋巴结肿大、皮疹等症状要尽早就医。